Saturday, December 19, 2009
Wednesday, October 28, 2009
Tuesday, October 20, 2009
Friday, October 02, 2009
Friday, August 07, 2009
Wednesday, October 08, 2008
誰給的苦?
《加國華人教會》2008年10月新版第二十二期
小傳道的夢想
誰給的苦?
周振傑
以下是一個真實個案。
陳先生蒙主呼召,放下高薪厚職,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三年寒窗,學有所成,陳先生搖身變為陳傳道。本以為可以為上帝一展抱負,惜因缺乏牧會經驗,良久找不到合適的事奉崗位。
直至有一天,鄰省有一間教會主動來電,邀請陳傳道擔任牧職。只是在陳傳道高興之餘,又有點猶豫。事關太太有孕在身,不宜舟車勞頓。此刻連根拔起,遷居鄰 省,顧慮頗多。有見及此,教會執事會大拍心口,提出為陳傳道一家提供住宿,水電全包。教會有此貼心安排,夫婦二人終於接受教會的聘請。
抵達當日,陳傳道才驚覺教會所提供的住處,竟然是教會的閣樓。當陳傳道上到閣樓,才驚覺閣樓細到離譜,而且沒廚沒廁。煮 食、梳洗、如廁都要下到教會地庫的廚房和浴室。到了如斯地步,陳傳道夫婦唯有頂硬上,在籠屋般的閣樓住了四個月。只是太太身孕漸重,再也抵受不了每日在閣 樓和地庫間上落廿幾次的路程。再加上每晚教會聚會所發出夾雜著詩歌、分享、聊天、祈禱、玩耍的嘈雜聲,令陳傳道一家不得安寧。勞碌的教會工作和嘈雜的生活 環境,令太太幾乎患上產前抑鬱。面對陳傳道的困境,執事們理直氣壯地安慰說:『就當作是為主受苦吧!』
在身心靈的全面煎熬下,陳傳道最後黯然辭職。
這真的是『為主受苦』麼?明眼人心知肚明。
多少人將『教牧同工』和『廉價童工』混淆,以為上帝的僕人是會友的阿四。工作多元化,人工無得加;而且24小時 on call,不准甩拖。牧者稍有微言,就搬出『為主受苦』來堵其口,然後繼續大條道理地虧待牧者。難怪有不少有心志又有恩賜的青年才俊,對全職事奉都諸多顧 忌,敬而遠之。
其實只要仔細列出一位註堂牧者的基本job description,不難發現這工作殊不簡單:
教導方面──崇拜講道、主日學教材、事奉人員訓練、主領祈禱會、出席團契及各項聚會。
外展方面──關顧、輔導、探訪、佈道。
管理方面──監管教會行政、建立事工系統、參與部門會議、 構思發展及策進。
工作範圍之廣,揉合了教師、輔導員、社工、談判專家、行政人員、辦公室主管,CEO等多種職業於一身。倘若以上任何一種 職業都被當作專業,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相稱的待遇,何以牧者這行專業卻時常備受忽略?當牧者得不到恰當的照顧和支持,為教會勞心勞力之餘,還要為家中妻兒憂 柴憂米,又怎能專心牧養教會呢?
究竟牧者是為主受苦,還是被人苦待呢?我們實在要好好深思。
(作者為卑斯省歌鄰基督教會傳道)
小傳道的夢想
誰給的苦?
周振傑
以下是一個真實個案。
陳先生蒙主呼召,放下高薪厚職,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三年寒窗,學有所成,陳先生搖身變為陳傳道。本以為可以為上帝一展抱負,惜因缺乏牧會經驗,良久找不到合適的事奉崗位。
直至有一天,鄰省有一間教會主動來電,邀請陳傳道擔任牧職。只是在陳傳道高興之餘,又有點猶豫。事關太太有孕在身,不宜舟車勞頓。此刻連根拔起,遷居鄰 省,顧慮頗多。有見及此,教會執事會大拍心口,提出為陳傳道一家提供住宿,水電全包。教會有此貼心安排,夫婦二人終於接受教會的聘請。
抵達當日,陳傳道才驚覺教會所提供的住處,竟然是教會的閣樓。當陳傳道上到閣樓,才驚覺閣樓細到離譜,而且沒廚沒廁。煮 食、梳洗、如廁都要下到教會地庫的廚房和浴室。到了如斯地步,陳傳道夫婦唯有頂硬上,在籠屋般的閣樓住了四個月。只是太太身孕漸重,再也抵受不了每日在閣 樓和地庫間上落廿幾次的路程。再加上每晚教會聚會所發出夾雜著詩歌、分享、聊天、祈禱、玩耍的嘈雜聲,令陳傳道一家不得安寧。勞碌的教會工作和嘈雜的生活 環境,令太太幾乎患上產前抑鬱。面對陳傳道的困境,執事們理直氣壯地安慰說:『就當作是為主受苦吧!』
在身心靈的全面煎熬下,陳傳道最後黯然辭職。
這真的是『為主受苦』麼?明眼人心知肚明。
多少人將『教牧同工』和『廉價童工』混淆,以為上帝的僕人是會友的阿四。工作多元化,人工無得加;而且24小時 on call,不准甩拖。牧者稍有微言,就搬出『為主受苦』來堵其口,然後繼續大條道理地虧待牧者。難怪有不少有心志又有恩賜的青年才俊,對全職事奉都諸多顧 忌,敬而遠之。
其實只要仔細列出一位註堂牧者的基本job description,不難發現這工作殊不簡單:
教導方面──崇拜講道、主日學教材、事奉人員訓練、主領祈禱會、出席團契及各項聚會。
外展方面──關顧、輔導、探訪、佈道。
管理方面──監管教會行政、建立事工系統、參與部門會議、 構思發展及策進。
工作範圍之廣,揉合了教師、輔導員、社工、談判專家、行政人員、辦公室主管,CEO等多種職業於一身。倘若以上任何一種 職業都被當作專業,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相稱的待遇,何以牧者這行專業卻時常備受忽略?當牧者得不到恰當的照顧和支持,為教會勞心勞力之餘,還要為家中妻兒憂 柴憂米,又怎能專心牧養教會呢?
究竟牧者是為主受苦,還是被人苦待呢?我們實在要好好深思。
(作者為卑斯省歌鄰基督教會傳道)
Labels: 分享
Thursday, July 17, 2008
約會

"A Date"
After 21 years of marriage, my wife wanted me to take another woman out to dinner and a movie. She said I love you but I know this other woman loves you and would love to spend some time with you.
The other woman that my wife wanted me to visit was my MOTHER, who has been a widow for 19 years, but the demands of my work and my three children had made it possible to visit her only occasionally.
That night I called to invite her to go out for dinner and a movie.
"What's wrong, are you well," she asked? My mother is the type of woman who suspects that a late night call or a surprise invitation is a sign of bad news.
"I thought that it would be pleasure with you," I responded. "Just the two of us."
She thought about it for a moment, and then said, "I would like that very much."
That Friday after work, as I drove over to pick her up I was a bit nervous. When I arrived at her house, I noticed that she, too, seemed to be nervous about our date. She waited in the door with her coat on. She had curled her hair and was wearing the dress that she had worn to celebrate her last wedding anniversary.
She smiled from a face that was as radiant as an angel's.
"I told my friends that I was going to go out with my son, and they were impressed, "she said, as she got into the car. "They can't wait to hear about our meeting". We went to a restaurant that, although not elegant, was very nice and cozy. My mother took my arm as if she were the First Lady. After we sat down, I had to read the menu. Large print. Half way through the entries, I lifted my eyes and saw Mom sitting there staring at me. A nostalgic smile was on her lips.
"It was I who used to have to read the menu when you were small," she said.
"Then it's time that you relax and let me return the favor," I responded.
During the dinner, we had an agreeable conversation, nothing extraordinary, but catching up on recent events of each other's life. We talked so much that we missed the movie.
As we arrived at her house later, she said, "I'll go out with you again, but only if you let me invite you." I agreed.
"How was your dinner date?" asked my wife when I got home. "Very nice. Much more so than I could have imagined," I answered.
A few days later, my mother died of a massive heart attack. It happened so suddenly that I did not do anything for her. Some time later, I received an envelope with a copy of a restaurant receipt from the same place mother and I had dined. An attached note said: "I paid this bill in advance. I wasn't sure that I could be there; but nevertheless, I paid for two plates, one for you and the other for your wife. You will never know what that night meant for me. I love you, son."
At that moment, I understood the importance of saying in time: "I LOVE YOU!" and to give our loved ones the time that they deserve. Nothing in lif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God and your family. Give them the time they deserve, because these things cannot be put off till "some other time."
Labels: 分享
Wednesday, July 16, 2008
小傳道夢想
有幸由七月起在世界華福(加拿大)的季刊「加國華人教會」中撰寫專欄「小傳道夢想」。以下是七月期的文章,願與大家一同分享。
﹣﹣﹣﹣
《加國華人教會》2008年7月新版第二十一期
小傳道夢想
誰是老大?
周振傑
「長執既為教會的監督,當然要盯住牧師有沒有講錯說話開罪會眾喇!」
「教會怎樣安排,我無權過問。一切都要由長執會決定。他們吩咐我在辦公室等 memo 喎…」
小弟自小在教會長大,如今又成為牧者,類似的說話聽過不少。除了用字和背景不同外,意思也都大同小異。
「誰是老大?」這個問題在教會中不常有人提問,至少不會敢問出口。事關除了上帝以外,試問有誰敢拍心口自認老大呢?但在實際運作上,特別在牧者和長執之間,這又是一個經常出現 (或出事) 的問題。
牧者和長執會的關係非常微妙,既為賓主,又是牧人與小羊。
當教會相安無事時,兩者當然相敬如賓。但當面臨艱難的抉擇時,究竟那一方是教會決策的最後權威呢?「誰是老大」的角力瞬間爆發,搞不好擦槍走火,輕則傷及無辜信徒,重則將整間教會弄跨。
面對「誰是老大?」這個燙手山芋,一般的回應都將牧者和長執的職權分類:
牧者管屬靈事物,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牧養會眾的屬靈生命。
長執則執掌行政事務,按恩賜去打理教會的運作。
這種河水不犯井水式的分類,看起來各有千秋,天衣無縫。唯一的問題是在實際運作時,有等於無。試運用上述分類去回答下列問題,就明白小弟的意思:
小弟愚見,問題徵結不在於「誰是老大?」,而是在於「信任」兩隻字。
當長執對教牧沒有信任時,往往會過份敏感於牧者的一舉一動。牧者任何建議,那怕只是買什麼牌子的廁紙,只要是不能全面理解掌控,就會以陰謀論視之。繼而集結勢力,將陰謀揭露打壓。從此江湖無風起浪,人事鬥爭接踵而來,Deacon Driven Church 應運而生。
當牧者對長執缺乏信任時,做起事來便投鼠忌器。常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自勉之;以「退一步海闊天空」為座右銘。為免得罪貴人,講壇信息以大路為主導。擔心若果教導不慎搔到癢處,最終身痕的是自己。屬靈領導若淪落至此,教會還有什麼發展的期望?
小弟曾聽聞一位老牧者的分享,將牧者和長執比喻為兩條在大樹下經過的小溪,灌溉著大樹健康成長。作為一個小傳道,我的夢想是見到每間教會的牧者和長執,都能按真理彼此信任,以真誠互相肯定,建立出一個又一個叫生命轉化更新的屬靈群體。
(作者為卑斯省歌鄰基督教會傳道)
﹣﹣﹣﹣
《加國華人教會》2008年7月新版第二十一期
小傳道夢想
誰是老大?
周振傑
「長執既為教會的監督,當然要盯住牧師有沒有講錯說話開罪會眾喇!」
「教會怎樣安排,我無權過問。一切都要由長執會決定。他們吩咐我在辦公室等 memo 喎…」
小弟自小在教會長大,如今又成為牧者,類似的說話聽過不少。除了用字和背景不同外,意思也都大同小異。
「誰是老大?」這個問題在教會中不常有人提問,至少不會敢問出口。事關除了上帝以外,試問有誰敢拍心口自認老大呢?但在實際運作上,特別在牧者和長執之間,這又是一個經常出現 (或出事) 的問題。
牧者和長執會的關係非常微妙,既為賓主,又是牧人與小羊。
當教會相安無事時,兩者當然相敬如賓。但當面臨艱難的抉擇時,究竟那一方是教會決策的最後權威呢?「誰是老大」的角力瞬間爆發,搞不好擦槍走火,輕則傷及無辜信徒,重則將整間教會弄跨。
面對「誰是老大?」這個燙手山芋,一般的回應都將牧者和長執的職權分類:
牧者管屬靈事物,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牧養會眾的屬靈生命。
長執則執掌行政事務,按恩賜去打理教會的運作。
這種河水不犯井水式的分類,看起來各有千秋,天衣無縫。唯一的問題是在實際運作時,有等於無。試運用上述分類去回答下列問題,就明白小弟的意思:
- 教會建堂,是屬靈事物還是行政事務?
- 崇拜程序安排,是屬靈事物還是行政事務?
- 青年聚會打鼓伴奏,是屬靈事物還是行政事務?
- 福音晚會聚餐向新朋友收費,是屬靈事物還是行政事務?
小弟愚見,問題徵結不在於「誰是老大?」,而是在於「信任」兩隻字。
當長執對教牧沒有信任時,往往會過份敏感於牧者的一舉一動。牧者任何建議,那怕只是買什麼牌子的廁紙,只要是不能全面理解掌控,就會以陰謀論視之。繼而集結勢力,將陰謀揭露打壓。從此江湖無風起浪,人事鬥爭接踵而來,Deacon Driven Church 應運而生。
當牧者對長執缺乏信任時,做起事來便投鼠忌器。常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自勉之;以「退一步海闊天空」為座右銘。為免得罪貴人,講壇信息以大路為主導。擔心若果教導不慎搔到癢處,最終身痕的是自己。屬靈領導若淪落至此,教會還有什麼發展的期望?
小弟曾聽聞一位老牧者的分享,將牧者和長執比喻為兩條在大樹下經過的小溪,灌溉著大樹健康成長。作為一個小傳道,我的夢想是見到每間教會的牧者和長執,都能按真理彼此信任,以真誠互相肯定,建立出一個又一個叫生命轉化更新的屬靈群體。
(作者為卑斯省歌鄰基督教會傳道)
Labels: 分享
Saturday, February 09, 2008
放下陰影

過去的傷害究竟會變為日後生活的陰影,還是激勵自己前進的理由,在乎我願意為自己的今天作一個什麼選擇。是選擇容許自己繼續活在過去的陰影中,還是選擇放下陰影,決定走一條不同的路。我真的沒有選擇嗎?我不能選擇自己那已成事實的過去,但我卻能選擇那未曾完成的將來。我不甘心活一個被動的生命。我不甘心生活在過去的陰影之中。過去的失望並不能叫我長久地灰心跌倒。相反,傷心過後我會更肯定自己的堅持和夢想。眼前的困難並不是放棄夢想的理由,而是測驗我對夢想的認真和誠意。過去的失敗只能成為我人生的點綴,將來的盼望才是我今天活著的動力。
今天早上偶然在收音機中聽到了這首歌,相當感動。就讓我轉送給正在灰心失望中的人吧!
Thursday, January 24, 2008
練習

練習並不是重覆地做同一個動作,而是透過重覆同一個動作的過程中去找出錯誤,力求解決,達至修正的效果。練習並不是一種沉悶的循環,而是一個不斷地追求新學習的過程。有人在同一個動作上重覆地練習一百次,但始終沒有絲毫進步。但也有人在同樣一百次的練習中有顯注的成長。兩者的分別關鍵在於我們在一個什麼的基礎上進行練習。
在2008年,我便向上帝立志三方面的練習:
1.我要繼續練習我的身體(要減多十磅!);
2.我要在對人的sensitivity上繼續練習;
3.我要在講道和教導的技巧上繼續練習。
Labels: 分享
Wednesday, June 13, 2007
鼓勵
上星期收到了Esther姊妹的email。姊妹不單止分享了她過去數月來在歌鄰中的領受,更憑歌寄意,將領受化成音樂及歌詞,好給牧者們來一個「重量級」鼓勵。多謝Esther!
在此希望與大家一同分享,也願歌鄰每一位弟兄姊妹同樣受著鼓勵。
﹣﹣﹣﹣﹣
Dear Joshua, Wilbur, and Edward,
在一連幾個主日裡, 上帝都藉著你們幾位牧者對我講說話, 有幾句說話更是烙印在我心裡, 為我帶來了很大的提醒和鼓舞. 在這幾星期裡,那些說話仍一直在我心裡面迴響著, 久而久之亦出現了音符, 再而變成了一首很簡單的詩歌. 雖然錄音的過程是簡陋得驚人,
但仍盼望這首歌能帶給你們一份鼓勵, 叫你們能繼續在上帝的聖工上盡忠. 謝謝你們給歌鄰的牧養! 亦盼望歌鄰能成為一個以歌去讚美, 以愛去聯繫,
扣緊上帝脈搏的群體!
~扣緊~
我的心 要全然敬拜你
我的靈 要讚美歌頌你
我將我的生命完全獻給你
你是葡萄樹 我是枝子
我的心 要扣緊你的心
我的靈 全然與你合一
我將我的生命完全獻給你
你是葡萄樹 我是枝子
我要看見你所看見的
我要在乎你所在乎的
讓我生命成就你的心意
我要每天都靠緊你與你相連
我要跟隨著你的步伐
我要緊隨著你的節奏
讓我心跳扣緊你的脈搏
叫我生命演繹你愛的豐盛
esther
收聽 LISTEN
在此希望與大家一同分享,也願歌鄰每一位弟兄姊妹同樣受著鼓勵。
﹣﹣﹣﹣﹣
Dear Joshua, Wilbur, and Edward,
在一連幾個主日裡, 上帝都藉著你們幾位牧者對我講說話, 有幾句說話更是烙印在我心裡, 為我帶來了很大的提醒和鼓舞. 在這幾星期裡,那些說話仍一直在我心裡面迴響著, 久而久之亦出現了音符, 再而變成了一首很簡單的詩歌. 雖然錄音的過程是簡陋得驚人,
但仍盼望這首歌能帶給你們一份鼓勵, 叫你們能繼續在上帝的聖工上盡忠. 謝謝你們給歌鄰的牧養! 亦盼望歌鄰能成為一個以歌去讚美, 以愛去聯繫,
扣緊上帝脈搏的群體!
~扣緊~
我的心 要全然敬拜你
我的靈 要讚美歌頌你
我將我的生命完全獻給你
你是葡萄樹 我是枝子
我的心 要扣緊你的心
我的靈 全然與你合一
我將我的生命完全獻給你
你是葡萄樹 我是枝子
我要看見你所看見的
我要在乎你所在乎的
讓我生命成就你的心意
我要每天都靠緊你與你相連
我要跟隨著你的步伐
我要緊隨著你的節奏
讓我心跳扣緊你的脈搏
叫我生命演繹你愛的豐盛
esther
收聽 LISTEN
Tuesday, May 22, 2007
Saturday, April 28, 2007
Sunday, April 15, 2007
Friday, April 06, 2007
Amazing Grace

Amazing Grace 終於在加拿大上畫了!
上星期獨個兒到戲院看. 沒有錯,是獨個兒,一個人,自己去!因為去看這套電影的目標並不在於一班朋友閒來找節目,而是真的想回味多一次William Wilberforce一生傳奇的故事。他是如何將一生獻上,憑著信念,藉著他在國會內的影響力,將英國的黑奴釋放出來。屢戰屢敗,屢敗卻又屢戰,的確是Wilberforce一生的寫照。
一個人踏進放影室,座上客謬謬可數,而且大部份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我想我是當中最年輕的觀眾了吧! That's ok,這並不重要。
院內的電光轉暗,電影開始了。片長兩小時,轉眼間便過。燈火再次亮起,當別人動身離開時,我卻在座位上仍然沫著面上的淚水...眼前的實在是一份可羨慕的生命。
看完後,朋友總問我「好唔好睇?」說實在的,從影評的角度,我絕對是門外漢。因此,這點我並不知道。但我喜歡這個故事,因為上帝透過電影中的Wilberforce激勵了我,要我在祂今天給我的位置中,更加努力。
Labels: 分享
Wednesday, March 28, 2007
“福音”有幾“福”?

這是一副由俄國名畫家Andrei Rublev (安德列.盧布列夫)於 1410 所完成的作品。畫中的背景是舊約記載三位使者在摩利橡樹下探訪亞伯拉罕的故事。而內容主要是想表達三位一體的上帝:聖父(左)、聖子(中)和聖靈(右)。
這圖畫最大的特色是當中沒有一個特定的焦點;焦點不在三位中的任何一位,而是三位一起。這畫更奧妙之處,在於是從立體的角度畫成的。父、子、靈一同坐在一張四方形的桌旁。而在他們之間,前端的開口處卻空出了一個位置。這空出來的位置暗示了還有第四個人坐入去的... 你知道是誰麼?
就是你,就是每一個看這畫的人。Rublev(盧布列夫)表達了一個有關福音非常重要的信息:上帝要邀請你和我與他一同坐席,進入那個原本就只屬於上帝自己愛的團契之中。就是父子靈的愛的關係中。上帝願意張開祂自己,邀請每一位到祂跟前的人進來。祂要主動將祂的愛,將祂裡面一切的豐富,豐盛,甚至連祂自己的生命,都要在我們面前打開,與我們一同「分享」。
你有想像過福音原來是有這麼大的福氣麼?
Labels: 分享
Monday, March 26, 2007
為何拒絶?

究竟在這咖啡室內有多少人已經信了耶穌呢?
他們為什麼沒有信耶穌呢?
倘若今天便要與他們分享耶穌,他們中間有那些人會拒絕呢?為什麼要拒絕呢?
叫人拒絕福音的原因或許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一段過去不愉快的經歷;又可能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壞見証;或者是一個叫人無奈的故事;甚至可以是因為從來沒有接觸過福音所產生出來的懷疑和振憾(shock)。總而言之,我想每一個拒絕福音的人的背後總有一個故事和原因。而我卻相信這些故事和原因,正等著所有傳福音的人去聆聽和體諒。
我想唯有先了解他們的故事和背後真正拒絕的原因,時刻敏感他們的需要和感受,我們才能夠有效地透過分享和見証,讓他們看見福音的需要。
Friday, February 23, 2007
William Wilberforce

William Wilberforce是十八世紀英國第二次大醒覺 Second Great Awakening 時期一個極具影響力的人物。Wilberforce乃貴族出身,世襲英國聖公會 的信仰 Anglicanism,後轉投福音派 Evangelicalism。二十歲出頭便進身為英國國會議員。Wilberforce成為福音派信徒後,本想離開國會,成為一位牧師。但經啟蒙老師John Newton的鼓勵下,決定留任國會,並立志要為取消黑奴買賣而努力。
多年來承受國會內外不斷的攻擊,忍受從社會而來的壓力。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期間也有灰心嘴喪想要放棄的時候,但最後卻仍然因著基督的忠誠和對黑奴的憐憫,並篤信上帝創造所賦與人的價值,推動他再次站起來,誓要將黑奴買賣這頭百年巨龍拖下來。
窮上他一生的努力,在1833年7月29日,就是Wilberforce離世後的一個月,英國政府終於正式通過法案廢除黑奴買賣,令全英國,甚至其後整個歐洲的黑奴重獲自由。
Wilberforce一生的故事給我多方面的提醒:
- Wilberforce成功地將信仰注入他的事業之中。對Wilberforce來說,信仰並不是週末才發生的事情。而是他從政的動力和生活的指標。從他在國家政策上的堅持和生活上與別人的交往,深深表現了他對信仰的堅持和熱誠。而基督信仰所賦與他的價值觀也成為了他誓要推翻黑奴制度的動力。
- 基督的信仰不單透過Wilberforce的生活影響他身邊的人,甚至影響整個國家將黑奴制度廢除,而最終影響整個歐洲。神既能用一個人的堅持和努力去改變一個國家,更何況整個基督徒群體呢?我深信教會所潛在的威力和影響力應該是更加大的。
- 無欵對信仰的堅持和異象推動Wilberforce活一個充滿著使命感的人生。今天,我的生命又帶著什麼異象呢?上帝在這個時代中給我和教會一個什麼使命呢?
P.S. Amazing Grace 這部電影便是有關William Wilberforce 釋放黑奴的故事。他們的website 上還有許多有用的討論資料,免費供人下載。
Labels: 分享
Wednesday, February 21, 2007
一個故事

直到有一次,當教授帶領我們全班禱告:「求上帝幫助我們認識你在歷史中每一代的作為,好叫我們更了解你在人類歷史中的計劃和今天對我們這一代的心意...」。這次禱告經歷完全扭轉了我對教會歷史的看法。從那天起,我不單止深深體會教會歷史對信仰的重要性,更令我開始愛上了閱讀教會歷史。
歷代教會的發展好比上帝在人類歷史中要寫的一個故事。倘若教會的過去是這故事的上半部,那麼今天和未來教會的經歷和發展便是這個故事的下半部了。唯有明白故事的上半部,我們才能準確地明白今天教會在這故事的下半部中的使命和角色。
Labels: 分享
Monday, February 19, 2007
上帝也過年

主日是敬拜上帝的日子,也是信徒感恩和回應上帝恩典的時候。在新年的第一天,帶著感恩的心將過去一年對上帝的感恩帶到敬拜之中豈不是理所當然麼?
年初一是家人團聚,彼此祝福的重要日子。拜年探訪的意義也在於問安與關懷。當然,對家人最大的祝福莫過於與他們分享福音。我也深明年初一邀請未信家人上教會的確有其「技術性」的困難,但起碼也不要給家人一個「有些時候,原來基督徒是可以不敬拜」的印象吧!年初一當日,崇拜過後,我們一家也有到父母家裡拜年。下午一點鐘拜年和上午十一點鐘拜年,分別在哪裡呢?奇怪!
對於我們這種有子女的家庭來說,為人父母的一言一行更要謹慎。試想當有一天孩子問你:「媽咪!為什麼我們今天不用到主日學呢?」我們會如何回答呢?「因為今天是年初一,要拜年,所以我們不到教會了!」我們給小孩子一個什麼信息呢?豈不就是「有些時候基督徒不到崇拜也是不要緊的!」。我當然不是那些死守律法的人。不過,十五年後的某一天,當孩子告訴你:「媽咪!今早我要到同學的生日會,所要不到教會了!」那時,你便知道他們的想法是從那裡來的了。
或許有人會認為:「有那麼嚴重嗎?遲了拜年,陪不了父母飲“早茶”(飲中午茶可以嗎?),他們會不高興的。」唉!弟兄姊妹呀!究竟我們生命中所堅持的是什麼呢?豈不知道我們的堅持變相是一種見証來的麼?倘若連我們這班基督徒對信仰都不堅持的話,就是這位上帝沒有真實到一個地步叫我們認為值得堅持的話,請問我們如何再談得上祈求家人有一天會信主呢?
Labels: 分享